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来源: 深圳市普林云海港人子弟学校 编辑:佚名
赴九天,探苍穹
流传千古的梦想
古有三皇五帝“观象授时”编天文历法;先秦时期屈原向宇宙洪荒发出《天问》;明朝木匠万户首次提出“火箭飞天”,写下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探索宇宙的壮丽史诗。
如今,中国航天之旅已进入崭新时代,从“神舟”载人航天飞船、“嫦娥”探月工程、“天宫”载人空间站、“天问”实验舱“、祝融”火星车等等远古想象已通过现代科技变为现实。
国人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下脚步,随着我国航天事业取得飞速发展和进步,航天教育也已逐步走进校园。多样化的课程与赛事拉近了孩子们与航天科技的距离,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热情,从小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个“航天梦”。
全国性航天赛事 我校学子荣获佳绩
近期,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深圳赛区刚刚落下帷幕,深圳市普林云海港人子弟学校学子杨芷昀、贺士洋在深圳市258所中小学校近4000名学生中脱颖而出,斩获二等奖的殊荣。
杨芷昀 G6
深圳市普林云海港人子弟学校
选题方向:火星生存方向
项目类别:航天创意赛
项目名称:Life on Mars
组别:小学高年级组
Life on Mars 项目是一个火星基地,以实现人类在火星上的居住和科学研究。火星基地需满足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如居住、医疗、教育、休闲、体育运动等 ;其次,基地还需满足科研人员的科研及日常生活需求,如科研、植物栽培、能源与食物生产。除此之外,杨芷昀还做了一些研究:*括火星基地生命循环系统、能源利用系统和水循环系统等,以确保基地的可持续性和自给自足能力。
Life on mars 项目创意展示
指导老师:蓝青
杨同学的逻辑思维清晰而出色,能够将老师关于火星星球环境、基地功能分区、人类生命维持系统等方面的讲解与自己的设计方案相融合。同时,她能迅速应用3D建模工具和电脑辅助设计工具,完整地构建了自己的模型并制作了精美的海报。在汇报环节,她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向评审老师介绍了设计思路,赢得了众多评审的认同。她的设计思想和专业能力表现出色,值得称赞。
贺士洋 G7
深圳市普林云海港人子弟学校
选题方向:火星生存方向
项目类别:航天创意赛
项目名称:Mars Base
组别:初中组(7-9年级)
Mars Base 通过提出一个火星基地设计方案,旨在为未来人类探索火星提供一个可行且可持续的居住和科研环境。该基地设计采用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技术和策略,以应对火星上的极端环境和资源限制。我们的研究结论表明,该设计方案能够为人类在火星上建立一个安全、高效和可持续的基地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Mars Base 项目创意展示
指导老师:蓝青
在火星基地创意设计赛中,贺同学展现出卓越的设计才能。他能巧妙地运用老师传授的知识,将其与自己对火星基地的深入研究和广泛资料检索相结合,提出了富有科学性的解决方案。他的设计思路清晰,充分考虑了实际问题,使比赛方案得以完美呈现。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他展现了高度的创造力,对于火星基地各功能分区的设计思路清晰,并用3D建模工具,完整地呈现基地方案,他的成就值得肯定。
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 是经教育部批准的面向青少年的全国性航天类白名单赛事之一。大赛由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主办,赛事指导单位*括中国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大赛旨在弘扬航天精神、传播航天文化、普及航天知识,带动更多青少年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努力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2023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深圳赛区由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与南方科技大学联合主办主办,深圳城市学院承办。深圳赛区设航天创意、太空探测竞技、航天科学探究与创新设计三个竞赛单元及载人航天主题专项赛,来自深圳市258所中小学校近4000名学生报名参加了本届大赛。
教学篇
脚踏实地,才能一飞冲天
普林云海港人子弟学校自创校之初便以独创的“普林云海教育”为孩子树立「立品立人,止于至善」的价值观,以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实践个性化教育,重点发掘孩子潜能,启迪孩子智慧。
学校通过“双A教育模式”,在学术课程领域为孩子提供创新科技类课程教学,*括地球空间科学、工程科技、计算机编程、自动化技术、机械人技术以及STEM Science课程。
STEM Science课程日常
PSIS教学与考务中心主任Lan介绍道:
“STEM Science是我校十分重要的融合学科课程,学生从一年级便开始接触并学习。在教学上,我们从科学、生物、物理、化学四个维度打造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以及跨学科思维、合作、动手的能力。除此之外,学校为科创教学提供了完备的设施,科创教室内学生可以进行3D打印、数字建模的学习与操作,智能一体化的教室设备,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与实践机会。”
以赛代练,以练促学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同类型的科学竞赛,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这些竞赛不仅是展示学生才华的舞台,更是培养他们合作、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机会。不论从日常学习中,还是从各类选修课中,孩子们都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结合,开展阶段性项目制学习与反思。
STEM Science课程日常
在每次竞赛之前,学校将派出专业的指导老师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培训,中外教师共同讨论、协作帮助他们深入了解竞赛的主题和要求,有效地拓展和提高学生们在竞赛领域的知识水平,使他们具备更为丰富的竞赛知识储备。
在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的参赛过程中,STEM Science老师蓝青在赛前与学生们共同研究问题和制定解决方案,并辅以专业的赛事指导,以充分准备比赛。比赛过程中,跨学科的支持也是比不可少的,学生通过对计算机的熟练操作,最终完成了各自的设计。
重视结果,更珍视过程
在竞赛的激烈角逐中,学生们以充满激情和毅力的努力,在各个环节中所获得的宝贵成果,它不仅仅是他们在日夜挑灯夜战、在书海中畅游、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之后的结果,更是他们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精神的集中体现。
他们的辛勤付出是一种精神的追求,也是对自己的挑战和证明。每一个成果都凝聚着他们无尽的心血,是他们努力付出的**证明。相信这些成果是他们的荣耀,也是他们努力向前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