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来源: 剑桥文理学校中国中心 编辑:佚名
青春意味着希望与生命力,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喜欢尝试、敢于冒险,不再满足于单一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英文“Slash”即“斜杠青年”一词便由此应运而生。在剑桥文理与剑桥艺术中国也有这么一位斜杠青年,她身兼数职却乐在其中。本期推送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她。
Ammie Tang
自媒体运营者
CTB社团社长
角色设计社社长
学生会媒体负责人
HAA哈佛峰会校园大使
专访
Q1.请向大家做一个自我介绍。
我是来自剑桥文理与剑桥艺术中国(CATS China & CSVPA China)的Ammie,目前的学习方向是3D与当代艺术,未来的理想专业是纯艺与策展,除此之外我也或浅或深地自主接触过神话学、宗教学、哲学以及一些社科领域。对于摄入知识与接触新领域我总是持有积极的态度,也总会时不时沉浸在思考以及自省中与自我对峙。
Q2.在剑桥文理与剑桥艺术中国就读体验如何?
在剑桥文理与剑桥艺术中国就读的时光里,最显而易见的变化便是专业素养的大幅度提升。在更全面且深入地学习了艺术史并对多种媒介进行实操后,我更能做到以具有批判性的目光去审视作品与周遭事物,并以更成熟且妥当的方式将自己在专业方面的想法付诸实践。
Q3.最喜欢的课程是什么?
艺术与设计的专业课程都是非常有趣且高含金量的。
艺术史课程中,老师以趣味性十足的方式向我们叙述了各时代与艺术流派的历史,并在sketchbook的制作过程中鼓励我们通过多元化方式对艺术家与其作品发表个人见解。
形式与意义课程中,我们以一本短篇幅小说为切入点展开了针对一个大主题的长期探讨,我们了解其定义、鉴赏解析与该主题相关的艺术品,并在此过程中寻找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副标题进行个人的观念输出。在这个课程中我得以接受全面的“训练”,为今后更成熟且完整性更强的艺术品的创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3D课程中,我得以接触熟悉多元的创作材料,提高了对于空间的观察想象和构建的敏感度,引领我去探索非平面维度的美。这些课程内容都促使了我对“艺术”这一概念产生更全面、深入、个性化的认知,也促使了我的输出方式朝更多元、开放、成熟的方向发展。
Q4.自媒体运营体验如何?
“IUVENTA青艺集”是我从今年上半年开始运营的自媒体,目前主要于平台发布内容,主旨是为年轻的艺术爱好者们提供一个交流分享作品的平台。截止今天**已经与六位年轻艺术家合作过并发布了原创专访推文。
在运营自媒体的过程中我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从管理、外联、内容创作、活动策划、到排版,即使是在组员的帮助下每个版块也不可避免的需要我自己投入大量精力跟进。
发起IVT是我不会后悔的一件事,它使我开始逐渐发觉自身价值以及兴趣所在,也找到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伙伴。在此我非常想感谢每一位后台的组员以及每一位读者,也由衷的希望我们可以持久地运营下去。
Q5.可以介绍一下视频号的作品吗?
我其实从未专业地学过动画,视频号中的动画作品是我在实验动画软件的过程中偶然得到的成果。我的动画是充满随机性的,当我打开画布时脑内甚至没有一个具体的构思和创作意图,拿起画笔的动机或许单纯是为了解压。
在绘制逐帧小动画的过程中每帧的内容都是我灵光一现的产物。如此的随机性是美好的,将其以这种方式进行记录是我的乐趣之一。
Q6.对今年的CTB是怎么打算的?
CTB是“全球创新研究大挑战”的简称,起源于哈佛大学,以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推动创新的跨学科挑战项目。去年CSVPA China的**支CTB小队从队员们所擅长的建筑设计相关课题入手,斩获了全国站一等奖及两个单项奖。
虽然我作为发起人之一没能陪伴小组走到最后,但这出人意料的结果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因此今年我在剑桥文理与剑桥艺术中国发起了CTB创新研究社团,旨在鼓励同学们以独特的视角及优异的专业技能面对各种跨学科课题,用艺术的语言与万物对话,并随之举办了宣讲会。很高兴看到目前已经有不少小组积极地参与到CTB中,让我们拭目以待!
剑桥文理学校中国中心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