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来源: 新哲文院 编辑:佚名
我们十分荣幸地宣布,新哲文院H2C1廖子墨 Crystal,在近期的外研社国际辩论演讲锦标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演讲与辩论赛中获得亚军, 同时获得公开组**辩手**名。
自2018年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思辨菁英计划(Great Debater Project, GDP)联合众高校创建了国际辩论锦标赛(International Tournament, IT)系列赛事,以帮助选手们提升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国际锦标赛(International Tournament, IT)系列赛事以不同城市为命名,在全国范围内巡回举办,至今已经在上海、苏州、杭州、深圳、南京成功举办多届线下赛事,并完成宁波、成都、长沙、海南、重庆等线上锦标赛赛事举办。
廖同学以出色的英语素养和自信严谨的辩论风采喜获佳绩。本期,我们邀请到廖子墨同学就英辩相关热门问题做分享。
辩手分享——廖子墨
自我陈述:
大家好,我叫廖子墨Crystal,是深圳新哲文院的一名H2学生。我打辩论蛮久了,刚开始打的时候接触到的是公共式论坛,俗称美辩,过了两年左右开始接触议会制辩论,俗称英辩。期间大大小小的区域赛及全国赛甚至国际赛事都有打过。
获奖经历(部分):
Public Forum Debate 公共式论坛辩论:
• NSDA(全美演讲与辩论联盟)深圳区域赛公开初中组冠军*2 + 高中组冠军
• 48th Harvard International Forensics Tournament(哈佛邀请赛)32强
NSDA(全美演讲与辩论联盟)线上初中公开冠军*3+高中公开冠军*1
British Parliamentary 议会制辩论:
• China Queer Open Quarterfinalist(中华酷儿公开赛四分之一决赛)**辩手*2
• FLTRP Xi’an 2021 (外研社英语辩论公开赛西安站)公开组冠军
• FLTRP GBA IT 2022 (外研社大湾区国际锦标赛)公开组**辩手+亚军
• FLTRP Nanjing IT 2022 (外研社南京国际锦标赛)高中组**辩手+季军
01:准备比赛的过程和备赛中获得的提升
A:我和搭档在赛前看了一些Youtube上的辩论视频,老实说我们的准备不充分。大家不要学我们,要引以为戒。虽然这次比赛我们的成绩还行,但是说实话,每场打下来我和搭档都对自己的演讲感到不满,有时候也会觉得打得很吃力。我总结的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没有用好十五分钟的准备时间,我们在准备当中是先想了观点再去想论证方式,时间分配不合理,也没有在准备论点前做关于大背景的局势分析;二是太久没有上课,对一些基础知识背景不熟悉导致我们选的案例很漂浮。备赛提升了我的知识储备。打比赛可以复习以前的知识并且能学到新的东西,所以我觉得比赛的过程其实也是复习的过程,尤其是提升了我不擅长的知识储备。
02:辩论技巧和心得
A:我觉得辩论技巧在我这里,最重要的就是比较和衡量。相较于其他方面,例如:论点的支撑其实每场做的好或坏更多是一个临场发挥的问题(高度依赖辩手对辩题了解的程度)。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好好利用15分钟的准备时间,要有序、有逻辑地去做准备。心得方面:最重要的是要尽力去打,然后享受辩论的过程,想打好辩论就要尊重并且真的喜欢这个活动本身。
03:面对辩题,如何在短时间内抓住要点,平时是如何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A:我屡试不爽的方法是在给出正面案时候先描述然后去根据现状和特征做分析,*括思考这个辩题本身的内核,而不是强行套用自己的想法。当然,这其实是最基本的演讲规范,只是我们经常偷懒或者觉得自己很行就不遵循这个原则。每个辩题的观点的正确与否其实很好判断,如果你提出的观点,自己都想不明白如何去支撑它,或者你自己都认为支撑得很古怪,那它大概率是偏的。相反,一个很切题的观点应该是相对直观,并且你可以很轻松的将它嵌入到你描述的世界。**的拓展就是阅读,书籍,新闻,学术材料以及任何形式的文字,只要是关于你想了解的主题,阅读一定是有效的。如果觉得阅读乏味的话,可以去看一些Youtube 视频,但是这样得到的信息肯定是没有阅读来的丰富。
04:参赛收获了什么
A:每次比赛都会认识新的人,也会学到新的辩题的相应打法和相关知识,专业的裁判给出的反馈也会促进我们的成长。同时每次比赛也是一次去享受辩论过程本身的机会。比赛能把兴趣相同的人聚在一起,让我们去做有趣的事情,探讨有趣的辩题,我觉得这就是比赛本身最可贵的地方。
实力辩手的养成,与天赋相关,更离不开后天的培养。新哲文院面向本校学生提供系统性英语辩论课程,分入门与高级课程2大类,无论是初级英语还是中高级英语水平的学生都有对应教学老师与练习小组,以培养英辩需要的思辨能力与表达能力。